每日快报!一得:鸡虫得失何时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人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於人何厚薄,我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鸡与虫的生命谁重要,在佛家看来都重要,众生平等;在道家看来无关重要不重要,方生方死,本来就是循环;在儒家看来,内心感受最重要。诗中四个角色,一是虫蚁,二是鸡,三是小奴、家人,四是作者本人。因为立场处境不同,感受取舍判断也不同。家人估计是佛系,于心不忍于虫蚁被鸡啄,所以“厌鸡食虫蚁”;小奴是遵命本能,因此“缚鸡向市卖”;杜甫则认为万物有灵应该同等对待,“虫鸡于人何厚薄”,看见鸡被缚被卖被烹也是心里不好受,于是“我叱奴人解其缚”。事情没有任何结果,却引出一个问题,立场与感受关联,感受与价值判断关联。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实,有客观事实,有主观感受事实,也有法律事实。鸡虫得失,孰重孰轻,由谁说了算,爱玩蟋蟀的肯定说鸡不好,爱禽鸟的护鸡,因此,这样的思考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你在斑马线上行走一定会指责开车的太快,但同样的你如果坐在开车的位置一定会埋怨斑马线上的行人走得太慢。鸡虫得失,不在于鸡虫而在于人的立场价值的偏好,因此,无所不在。无所不在,就没完没了,鸡虫得失无了时,家人为什么惜虫蚁?小奴因何对鸡如此凶残?我为什么喝叱小奴?是为了保持生态还是为了养鸡生蛋,如果是二选一就无解。现代社会中,维护地摊痛恤卖菜老妪,还是维护城市面容驱离摊贩;信任企业家自主管理,还是维护企业员工权益;要企业效益还是要社会效益;鼓励先富还是赞成均富,这些都不是二选一的题目,是兼容侧重的并行题。诗人真正要提示的不是鸡虫得失,而是提出了一个人、鸡、虫共存的命题,提示共存兼容,是万物皆有灵的共生态,而不是强化偏执偏好的“独行侠”。
在感叹“鸡虫得失无了时”的同时,“注目寒江倚山阁”,杜甫的思考点比常人想见的更深一些。他认为鸡虫得失已经是一个社会生态,鸡吃虫,人捕鸡,上人叱下人,谁强势谁在理,谁在上位谁就生杀予夺。杜甫对当时的社会生态愤懑,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鸡虫得失生物链中的一环,他在封建权贵政治的社会中,也是一只被人捕杀的鸡,也是一个被人申叱的奴人,甚至也只是一只虫蚁而已。
杜甫注目寒江,倚立山阁,再也放不下“鸡虫得失”“急相喧争”的社会思考。与其说“鸡虫得失无了时”的感叹,还不如说是“鸡虫得失何时了”的期盼。鸡虫得失何时了?不仅仅是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而且是共生环境的天问,是万物有灵的共响。生态环境要求共生,社会环境要求平等,司法环境要求公正,发展环境要求均衡,共生环境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鸡虫”小事,都不能争执自我“得失”。如果用现代语境来表达,就是要确立系统观念、大局意识。
“注目寒江倚山阁”,人类的每一次价值升维都在于注目与凝思之后的觉醒。(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