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系统治理 优化营商环境

2023-06-19 15:03:18 来源:法治日报

睢利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委常委、 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监察委员会针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突出、社会反映强烈、严重损害营商环境的实际,坚持以监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重拳出击,靶向施治,持续优化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深挖彻查,揭开腐败的“盖子”

2022年以来,赤峰市监察委员会将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问题作为重点案件进行查办。接到群众反映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水利行业评审专家存在违规评标的问题线索后,市监察委员会高度重视。经缜密调查发现,在利益驱使下,投标企业和招标代理机构竞相围猎评审专家,而一些评审专家甘愿被围猎,甚至主动寻求被围猎的机会,三者之间相互勾结,形成多个紧密绑定的“利益圈”,在不同领域、不同项目中穿针引线,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以此左右评标结果。“拿钱中标”成为潜规则,让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备感无奈,而通过向评审专家行贿中标的企业,则千方百计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公共资源交易被暗箱控制甚至垄断,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被打破,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同时也给工程质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市监察委员会认真研究讨论后,决定对评审专家、某水库高级工程师王某某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自此揭开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群体腐败案的“盖子”。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查办范围由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领域逐步延伸至市政工程领域,查办对象从中标企业、评审专家拓展至项目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政评审中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立案审查调查40人,依法采取留置措施35人,以涉嫌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移送司法机关16人,收缴违纪违法所得1.15亿元,案件查办工作仍在进行中。

二、以案促改,扎紧制度的“笼子”

该案的查办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更感责任重大。市监察委员会数次召开会议,深入剖析腐败窝案背后的制度缺失和监管漏洞问题,研究“亡羊补牢”、以案促改之策,并以评审专家为切入点,聚焦全市近年来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对公共资源交易流程进行全景式扫描,深入摸排制度建设、权力配置、监督机制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隐患,督促各单位认真对照剖析和全面整改。为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市委专门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深度剖析案件暴露出的深层次原因及教训,要求举一反三进行整改;市政府组建以案促改工作专班,统筹开展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专项整治,各级党组织以案为鉴,先后组织10余万名公职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在法律的强大震慑和感召作用下,先后有85名涉案人员陆续主动投案或主动说明问题。

市水利局和住建局通过自查,在敦促有问题的35名专家主动投案的基础上,对涉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文件进行梳理,修订完善了《赤峰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管理办法》《赤峰市水利工程招标评标专家评标工作守则》等制度文件,明确对评标专家23种行为零容忍,对41种不良行为给予暂停评标专家资格、注销评标专家资格等不同程度处理。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5个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查摆问题18个,制定整改措施52项,研究制订《专家库使用规定》《赤峰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9项制度,对各行业专家实行新的专业分类并全国统一编码,重新审核入库;加快扩展远程异地评标覆盖范围,推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投标行为“黑名单”制度,完善多部门联合惩戒措施,进一步规范交易主体行为和监督管理行为。

市政务服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等单位也认真查漏补缺,从制度机制入手加强整改,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进程,实现投标“零跑腿”、开标“不见面”、评标“云连线”、保函“线上开”,持续“断链”“破圈”“斩网”,推动构建全过程透明化交易监管格局,使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模式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交易活动更加规范,形成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三、系统施治,深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根子”

市监察委员会按照“以办案促进整改、以监督促进治理”原则,坚持“系统治、治系统”,依法推动政府部门深化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以及法治、行政、信用和信息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协助市委、市政府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总体设计。持续深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通过个别约谈、提醒谈话、向有关机关和单位制发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一把手”与班子成员坚决扛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

市监察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协调相关单位定期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及时向企业介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监督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探索建立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零距离服务圈”,构建“不叫不扰、随叫随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亲清统一的健康政商关系,确保企业安心生产、放心经营。在全面吸纳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聚焦“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深入推进减材料、减环节、减证照、减时限,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聚焦政务服务综合办事大厅标准化建设,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聚焦“一件事一次办”,着力构建全周期集成服务模式,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市县同权”;聚焦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打通关键环节堵点难点。此外,通过推出“问百企”大调研、“零距离”法治体检、“不打烊”公证、“司法人”进企业、“手拉手”结对、“说和人”调解六项司法措施,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档升级。

上一篇:

今日报丨中国礼物俄语,用俄语怎么说我爱中国?

下一篇:

今日报丨中国礼物俄语,用俄语怎么说我爱中国?

推荐阅读